发布时间:2025-04-05 03:09:11 来源:一线新闻网 作者:随风
巴黎奥运会结束了,有些人给体育讲了故事的结尾,而有些人开始讲另一段故事的开局——体育鸡娃。“鸡娃”是中产们的集体社会困境,他们迫切地想在这条赛道找到捷径,体育看起来是一片蓝海。但学习女网冠军郑钦文的代价太大了,不只是要实实在在投入2000万,接下来还要走纯正的体育路线,没有人能确保孩子有压倒性的体育天赋。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长一点,把奥运会前一个月发生的体育连续剧也放进来,就能看到一点新花样。李雪琴“我不会游泳”,却在高中以游泳运动员身份拿到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加了20分,当然了,她是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这20分没用上;“晴格格”的儿子王泓钦,以篮球特长生的身份,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进了北大,但他在北京四中只算轮换,“高水平”没有那么高;中信建投实习生拍短视频炫富,泄露IPO材料,被扒出身份,也是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以武术运动员的身份进了华中科技大学。这三个例子,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鸡娃”,却是体育鸡娃的梦幻结局。中信建投实习生,华中科大武术生,现在已经找不到不打码的照片了233过去的一段时间,不管是中产们互相聊天讨论心得,还是各种体育培训机构公开或私下的宣传,体育鸡娃变成了一条金光大道。我们都知道,当菜市场的大妈都开始讨论股票,意味着牛市见顶,熊市来临。相似的是,当体育鸡娃的成果被广泛讨论,试图以新“做题家”身份,已经或者即将卷入这一领域的中产们,踏进了新陷阱。上一个陷阱是“钢琴鸡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产们的孩子们学钢琴是刚需,但仿佛一夜之间,整栋楼响彻不停地钢琴声消失了。有一位财经学家,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公众号,描述现在钢琴产业链的没落,钢琴价格下跌但无人问津,培训机构门可罗雀,将之称为“消费降级”。一位钢琴培训老师留言质问:“你难道不知道钢琴没落的真正原因吗?”不是消费降级,也不是钢琴不时尚了,而是2018年,教育部门取消了“幼生小”、“小升初”的一项加分政策——拿到乐曲类九级以上证书的学生,可以加10分。没错,所谓的“钢琴鸡娃”以及现在的“体育鸡娃”,既不是钟情艺术,也不是热爱体育,而是为了孩子们能考一个好大学。中产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复制“学习鸡娃”,通过金钱投入,将体育、文艺天赋分解成各类“题目”,然后以“做题家”的优势去击败只有体育天赋的底层。但真的会有更多的李雪琴、王泓钦们吗?王泓钦耐高集锦,10号后卫(之前我在微博发过)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李雪琴们不会再出现了,属于历史的尘埃。从1985年开始,有30年时间,国内各个大学有着各种招生加分政策,国家二级运动员可以加20分。李雪琴的20分没有用上,但她的高中母校本溪高中借助体育特长生加分这一政策,让不少学生沾了光,同时也损害了更多人的利益。不过,2013年考上北京大学的李雪琴,和她的同级同学,算是坐上了加分末班车。2014年,教育部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不仅于此,在之后的十年,按照教育部的公开信息,“取消了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所有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没有体育特长生加分,借助体育能不能上好的大学,能不能当体育“做题家”呢?我们再来捋一捋体育招生的这些事儿。通常来说,通过体育进入大学的方式有四种,保送、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体育单招和体育统招。其中前三项偏于体育专业人士,有明显的鄙视链,保送的看不起高水平招生的,高水平招生的又看不起体育单招的。鄙视链的顶端是纯实力,有保送资格的往往是奥运会冠军,或者至少要在所在项目全国前三,需要健将级别的证书。比如叶诗文,她在2014年已经拿到游泳大满贯,被保送到清华,上午还在大学报道,下午就回国家队继续训练。高水平招生从理论上来说,实力低于保送,高于体育单招,文化分要求更高,而且可以选择更多的专业。体育单招处于鄙视链末端,他们只能选两个大专业,运动训练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今年CBA状元谢智杰和榜眼王凡懿,都是鄙视链末端的体育单招生从就业来说,高水平招生也比体育单招更广泛,完全可以从事非体育行业。体育单招的学生,按照正常途径大概只能走这么几条路,考研、当体育教师、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做健身/美体/教练以及参军。在过往的体育鸡娃赛道中,高水平招生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一,高水平招生院校更好,有大部分的985、211名校;二,高水平招生对文化、体育的平衡要求,学生可以进入经济、历史类专业,能在就业上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但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2021年,教育部下了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从2024年开始,有了如下变化。一、报名资格,从国家二级运动员变成了国家一级运动员。二、体育测试,从原来院校自主测试,到体育总局统一测试。三、分数变化。原来统一只要达到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就可以了。现在考生的高考成绩须达到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只有获得破格录取资格的考生才能享受65%的待遇。到了2027年,条件更是进一步提升,“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这就给体育鸡娃带来两个负面消息。其一,因为招生要求提高,各大院校难以招到合适的运动员,纷纷停止招生。巅峰期,全国有283所高校进行高水平招生,2024年只有74所学校公布入围考生名单,总计录取人数只有1100人左右。其二,由于高水平运动招生的分数提升,院校减少,“体育鸡娃”进行消费降级,开始往下卷体育单招。比如耐克高中全明星中锋张航志,如果在2024年之前报考,大概率会以高水平招生进入一所985或者211学校,但因为对文化水平没有信心,最后他通过体育单招,进了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单招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是单独出题,难度类同于高中会考,加上可以各种降分,哪怕专业受限,也是学习较差的体育生最后的道路。这条路,随着自上而下的卷,也越来越难了。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录取率越来越低。2018年,体育单招报考人数27901人,录取率达到53%,2023年,报考人数达到57597人,录取率只有31.6%。2024年更是哀鸿遍野,报考人数达到63725人,录取率只有30.87%。其中的两个大项,足球12786人报考,录取率是26.2%,田径14783人报考,录取率17.5%。一些极为冷门的项目,比如登山,录取率百分百,但全国只招一个人;又比如马术,24人报考,19人录取,但扪心自问,我们玩儿得起马术吗?当有些人以为自己杀入了蓝海,其实掉进了红海,这比普通高考更残酷,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1342万人,但绝大部分省份的本科录取率超过35%。要想通过体育单招来考名校,更是难上加难,以足球和田径为例,从这两个项目进入985,录取率只有0.9%。体育鸡娃这条赛道,不仅越来越卷,而且还极度依赖于政策,就像一纸“取消加分”的政策摧毁“钢琴鸡娃”,未来也很有可能还会出来更严格的政策,摧毁本来就不稳固的体育鸡娃。中产们因为不能给孩子兜底,于是采用“鸡娃”的方式让孩子走上各种赛道,但到了最后,不管是哪个赛道,在孩子的天赋之外,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兜底能力。有点黑色幽默。这个夏天,还有另一段关于体育的故事,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多次出现家长冲进场地大打出手,球员瞠目结舌。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家长互殴为什么家长比孩子输不起呢?这是“做题家”的困境,在付出了不菲的投入之后,只有不断地赢球,才能借助篮球上更好的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沉没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把人们拖垮。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以喜剧结尾,也不是每一段“鸡娃”都有完美结局。想与队长的作者团队谈笑风生吗?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请添加微信:hcctgd16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